• 模犯生 Bad Genius

    「接下來的考試,不會只有選擇題。」 在台灣掀起熱潮的泰國電影《模犯生》,打破大部分人對泰國只有鬼片的刻板印象,也衝出許多現今社會的問題。…

  • 黑露咖啡館OLO Coffee Roasters

    應該要入秋的季節,天氣還是會被秋老虎綁架。 中山站附近從逛街變成咖啡店、下午茶聚集地,有知名鬆餅、也有內行人才知的"好咖啡"。其實咖啡店不分好壞,喜好不同,選擇不同。…

  • 音樂與時尚,始終相連不可分割。 每年時裝周,眼裡看盡服裝的亮點,耳裡聽遍各種與主題相關、設計師私心的經典選曲;音樂祭裡,我們穿起屬於這個世代的衣服,在各種場地自在遊走、與人相識交談,總有幾秒鐘把焦點放在對方的外在風格。…

  • 【音樂精選】牢騷人生的十首 Tizzy Bac

    2006年,夏天。汗水夾雜書卷味,剛剛洗過手的水還沒乾,一放下就和考試卷緊緊黏住。 那天是高中晚自習時間,睡不著,偷偷把耳機塞在耳朵、用外套蓋住頭。坐在旁邊的好同學把我的外套掀一個角:「欸,給我聽你的mp3」…

  • 韓國電影 孩子們 Aideul

    韓國三大懸案:青蛙少年事件、李亨浩誘拐殺害事件以及華城連環殺人案,分別被翻拍成電影《孩子們》、《那傢伙的聲音/原聲追凶》、《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有台灣觀眾熟悉的國民影帝宋康昊演出,即便是15年前的電影,至今仍有不少人討論。相較之下,《孩子們》、《那傢伙的聲音/原聲追凶》則較沒那麼多台灣觀眾注意。…

  • 暫時停止呼吸 Don't Breathe

    電影片名,是建立觀眾對此部片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是否要觀賞預告片前,電影片名扮演著是否能產生下一步行為的要件。(延伸閱讀:奪命潘朵拉) 我很喜歡研究每部片的名字,國外片名經過翻譯,經常會跟著時事或那陣子的潮流走。有時透過短短幾個字,就能對電影類型略知一二,比如,神鬼系列的《神鬼無間》、《神鬼交鋒》、《神鬼認證》…;麻辣系列的《麻辣女王》、《麻辣嬌鋒》、《麻辣賤諜》…;心靈系列的《心靈鐵窗》、《心靈捕手》、《心靈小屋》…;真愛系列的<真愛每一天>、<真愛繞圈圈>、<真愛挑日子>….。好了不說了。…

  • 奪命潘朵拉 Wish Upon

    希臘神話裡,宙斯給了潘朵拉一個神祕的盒子並叮嚀她不可以打開。在好奇心驅使下,潘朵拉打開了盒子,但盒子裡裝著許多關於疾病、災難等不幸的事。原本沒有災害的世界,也開始動盪混亂起來,潘朵拉趕緊將盒子關上,盒內只剩"希望"沒放出去。 此後,人類遭受各種磨難迫害,都始終看不到"希望"。…

  • 與神同行 Along with the Gods: The Two Worlds

    平安夜前一晚,Facebook牆上有五位朋友不約而同去看了《與神同行》,再加上朋友從各種角度告訴我這部片有值得看的地方,平安夜當天便往電影院前進。 一直對科幻片有莫名抗拒的我,還是上網看了預告片,做做功課。大略接收到的資訊如下:科幻片、死亡、地獄、審判。…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改編自韓國民主化運動「光州事件」,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上映即刻受到廣大矚目,連民主化已近乎成熟的台灣,也推動不少人進電影院觀看。 以真實事件為基底,"小人物大英雄"為脈絡,是個聽起來簡單但說起來不簡單的電影。…

  • 陰兒房第4章-鎖命亡靈 Insidious 4

    第四章《陰兒房》故事,同樣由雷·沃納爾和溫子仁兩位鬼才製作。回顧第三章《陰兒房第3章:從靈開始》,脫離前兩面的軌道,將劇情拉到源頭,試圖描述完全不相干的新篇章卻讓人摸不著頭緒,第四章的《陰兒房》似乎聽到觀眾的心聲,這次要從頭再講起。 《陰兒房》系列電影,靈魂人物「愛麗絲」自從第一章結尾就領便當後,第二章以無縫接軌的方式完美密合第一章未交代完的劇情以及不合理片段,第三章便一路倒帶。老實說,看完第三章,許多觀眾應該和我一樣,開始擔心《陰兒房》會走向《絕命終結站》的命運,為抓鬼而抓鬼而不顧作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