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格林童話《哈米倫的吹笛人》,韓國電影《笛聲》(又翻做:客人)紮實地把人性的貪婪與醜陋,從童話故事中顯現出來。
本片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約50年代,正值戰亂剛結束,一個跛腳的吹笛人帶著兒子要去首爾看病,一路上父子相依為命,不知路途還有多遙遠…。
有天,他們遇見了前面的村莊,村莊裡的人彷彿與世隔絕,完全不知道外面戰亂的情形,對於外來人也多有警覺。為了順利走到首爾,跛腳吹笛人帶著兒子,向村莊的莊長拜託,讓他們住下來幾天。
看似好心的村長答應了,但其實別有目的。
這個村子一直有個很大的問題-鼠患。老鼠會來偷吃倉庫的糧食,村長為了不讓老鼠咬到人,命令兒子固定殺貓來餵養老鼠,照村長的意思:「因為老鼠吃到人肉就會知道人肉多好吃,之後就一定會來咬人。」
為了解決鼠患問題,村長祭出條件,只要誰能處理掉鼠患,就可以獲得一頭牛的獎賞。外來的跛腳吹笛人運用累積的生活常識,製作老鼠最害怕的藥粉以及老鼠最喜歡的味道,又聽說"以前"有留下一個山洞口,吹笛人想出個方法,把老鼠引進山洞,再把山洞口堵起來,痛快處理一番。
果真,鼠患被解決了,村子裡的氣氛更活絡,照理來說,村長應該兌現承諾,但村長反悔了,他反過來誣陷吹笛人,把吹笛人塑造成戰爭的反叛軍。村民群起激憤,認為被吹笛人騙了,「老鼠怎麼可能會聽笛聲?」村民與村長把吹笛人父子趕出去,還假好心的給了他們有毒的飯糰。
吹笛人兒子為了幫爸爸找回笛子,走回村子的路上沿路尋找,路上餓了,兒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有毒的飯糰,倒地不起。吹笛人找到兒子的遺體,決心將村長留下的最後一句話,還給他:「一報還一報」。
吹笛人用同樣的手法,把老鼠放出山洞,又用自己的血,引領老鼠回到村莊,大半夜的,村民聽到聲音驚醒,翻開棉被那刻看到老鼠正在咬自己的肉,所有人驚慌失措卻都已來不及。
村長最後從快被割斷的鞦韆繩掉下來,被老鼠一口一口的侵蝕完畢,一滴不剩。
天亮後,孩子們醒來發現大人都不見了,只聽見吹笛人的笛聲,笛聲帶著他們往"以前"的山洞走,孩子們天真以為是慶典,開心地往裡走去,吹笛人卻把山口堵住,孩子們永不見天日。
電影中,村長說的話一直很有意思,面對猖狂的老鼠,村長說:「老鼠們,肚子餓了就要吃」;面對狠心把痲瘋病人與女巫關進山洞,「為了生存而犯下的罪是可以被原諒的」
回推到吹笛人的角色,為了生存而犯下的罪,是可以被原諒的,吹笛人已經超脫出生存與否的議題,他實際上是用以牙還牙的方式,還給給整個村莊。
「一報還一報」村長大概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被回敬吧。(文/大默)
=貼心提醒,劇情暴.雷=
(1)村莊以前發生過什麼事?
村莊以前因為戰亂,沒有逃跑的只剩下麻瘋病人和女巫,但因為外頭戰亂,村長又帶著大家回到村裡,拜託痲瘋病人和女巫收留他們,但是病人與女巫都不答應。村長只好把他們全部關進山洞,沒想到老鼠這時到處肆虐,吃了痲瘋病人的屍體,而女巫則是吃了老鼠才活下。不甘被女巫說壞話,村長把女巫又推回山洞並且放火燒了,在此之前,女巫留下了詛咒,詛咒整個村的人。
(2)假女巫說的那番話是什麼意思?
對照以前真女巫說的詛咒,假女巫說的其實就是重複真女巫的詛咒。
(3)村長最後的武士刀代表什麼?
村長有可能才是叛徒,倘若武士刀代表日本,代表村長其實已經被日本軍吸收,而他不願意讓村民知道外頭的戰爭情況,就是擔心自己會叛國的角色會被發現。
(4)孩子們被引進山洞後發生什麼事?
有兩個猜測,一,在山洞裡被老鼠咬死了;二,吹笛人還是保有一絲良心,山洞有另個出口,孩子們從那逃出了且還避免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