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自己跟香港蠻有緣,從小喜歡港片,第一次出國就是踏上香港的土地。
還記得當時從飛機上走進航廈,看到身穿深色制服的警察,覺得一切都好不像真的。
當然,有人覺得香港很擠、很小、地板不乾淨,走到哪都高樓林立,生活步調快的讓人喘不過氣,我也有許多朋友會特地來台北「鬆口氣」。(延伸閱讀:台北-樓梯好陡)
他們說:「香港沒辦法有個地方好好坐著休息」這句話的確誇大了些。


從逐漸熱鬧到已經非常熱鬧的大稻埕,新駐入的店面從沒停過。位於民生東路上的「窩窩wooo」,老闆本身就是香港人。不知道是想在這立起小時候的味道,還是一種向舊時致敬的敬畏。店內以港式餐點為主,有西多士、通粉、也有絲襪奶茶、棟檸七…也少不了不知道要吃什麼時就點來吃吧的「常餐」。
記得第一次到香港,香港朋友跟我說,常餐是一個大家都會點來吃的東西,因為常常不知道要吃什麼,而且還可以吃的超飽。
雖然「窩窩wooo」走一種"港覺",不過實際上,店面前身是中藥行。從旁邊一格一格的中藥櫃就可看出了!


假日的「窩窩wooo」沒有一般咖啡店的吵雜或異常寧靜,店裡放的是廣東歌,大家輕鬆聊天、隔壁桌有時英文有時中文交錯,弄得我也很想參與話題。
老闆本身是一個舊物收藏喜好者,老物件這種東西,越有年紀的越好。打字機、溫水瓶、玻璃花杯、以前的雜誌,上頭有張國榮當封面,另一期是張曼玉。


我在店裡發現一本很有趣的書,叫做《再會,舊冰室》。冰室是香港人共同的回憶,隨著時代進步、不同文化相互影響,「冰室」還在但很多傳統不在了。寫這本書的作者,就以香港地區的傳統冰室為主角,細細紀錄細細貼合兒時記憶,書的最後卻仍不捨向他們道別。
記得書中,作者先介紹冰室的標配,再介紹冰室特有的風味,那種道地、好像你家廚房可以自由進出、永遠熟悉的味道….看得我也能理解,為何書名叫做《再會,舊冰室》,書的最後卻不想說再會。
曖昧的心情就像小時候常去的早餐店,散落的報紙隨你看,沒有華麗的桌子、奶茶用塑膠杯裝,50元就可以吃到撐著肚子回家。但現在很多早餐店隨著改造,明亮乾淨的玻璃、整齊擺放的國外雜誌,有設計感的桌子、挑選過的咖啡杯,50元只能買一片吐司…想到就心情跟著低落下來。
希望「窩窩wooo」能繼續窩在台北大稻埕,也希望香港冰室能繼續保有他們的風味和位子,至於早餐店回憶,我想….就在一些其他的鄉鎮裡尋找吧。(圖、文/大默)